|
|
|
|
|
|
|
何玉春 |
|
|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情系牡丹数余载,妙手生花一朝知—著名画家何玉春牡丹绘画品读 时间:2022-9-9 18:04:22 点击次数:8445 |
作者:杨梓萱
当白居易感叹“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当元稹悲伤“蔟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何玉春却放下了牡丹寄予文人那般伤春惜花的愁绪哀思,用画笔绘就了一幅幅作品里的国色天香、爱与希望。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寒冬最早破土的植物,却是春天最晚绽放的花朵。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牡丹用了一整个春天来蓄力,只为在适合的时间迸发华丽与不羁。时间布满挑战,生长饱含能量,牡丹独有的生物特性与何玉春的艺术创作的道路如此吻合。
从一朵花开始的足迹却记录着人们幸福生活轨迹与画家创作的生命历程。富贵的象征、思乡的挂念、不屈的性格,这是牡丹身上所拥有的想象空间,也是画家何玉春寻求“国花”爱和美的一个答案。
“春来谁作韵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牡丹作为国民之花,“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热衷于绘画的画家更是对牡丹爱不释手。牡丹虽美却极难画好,前有擅画牡丹且艺术成就很高的名家,后有牡丹绘画创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何玉春却表现得毫不示弱,以其天资卓荦,经年累月,陶钧神思,研精覃思,不仅兴趣与日俱增,作品积案盈箧,而且风格日益成熟,意韵愈转清奇,可谓是见微知著,卓然成家,令人钦佩不已!
何玉春画牡丹,摒弃了技术主义的单纯追求,流露于笔端的首先是个人与牡丹神似的不屈的思想品格,融入了她对于自然生命的独到理解以及画家洒脱不羁、率性炽热的人格精神。她笔下的牡丹既理性又感性、既鲜艳美丽又不严肃夸张,能够做到雅俗共赏。
从那浓郁的用墨、劲拔的用笔以及充满张力的构图上,令人最先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与顽强的精神,逸笔草草之致,舍形悦影之趣,轮扁斫轮之妙,无不真性乍露。炽热与不羁,以艺术语言的形式连接了人与植物之间共通的心灵世界。
先秦哲学家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里面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句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全面而丰富地展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取精、提高集中,更加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取精,艺术表现就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何玉春正是深谙其中之道,她的写意牡丹从不追求满密繁缛的构图,而其物象造型在虚实之间转换自如,章法布局上独树一帜,以简为尚,遗貌取神,愈简而愈入深永。
牡丹画作为传统静物,在思想深度上或许不足,何玉春深得老子“知白守黑”、“为道日损”的哲学精义,将牡丹花叶意象组织与空间结构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有效地拓展了画面的诗性表达空间。将花瓣的空间感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在主次关系上有着更好的强调性,不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花丛中露出一花一叶,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再在此基础上画上其他物象比如竹子、兰花、海棠等,使得整个画面虚实相生又丰富全面,唤发起对大自然深厚的美感与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曲尽其妙地传达出写意画艺道合一的审美意蕴与精神旨归,表现了何玉春踔绝之能、踵事增华的艺术才情与创造精神。
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除了全和粹这一辩证关系外,对牡丹本身的表现也存在着多一分则俗、少一分则逊的辩证关系。何玉春画牡丹便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画面的色彩搭配,其作品在赋色上讲究以墨助色。何玉春笔下的牡丹,或以劲健生辣的用笔兼容并施,或以干湿浓淡的墨法酣畅淋漓,或以明暗制衡的色调自由挥写,在创作带有鲜艳颜色的牡丹花朵时,画枝叶则会选择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这样既做到了画面鲜艳富有活力而又不显得俗气。
正是由于何玉春多年来的笔耕不辍,不拘绳墨,旁稽博采,她在画牡丹这一题材时能够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她笔下的牡丹热烈、奔放、洒脱、精深,她将自己的情感诉诸笔墨、色彩、物象之中,方寸之间便挥洒得淋漓尽致。
艺术家的风格是艺术家生命的印记、情感的轨迹、审美的定势、能力的表征,是艺术家本质的外化,尽管生活变迁,但这种本质总是以其初心不改而泛出底色。读何玉春牡丹作品,不难体味出她对生活的包容与热爱、自身精神世界的充裕与强大。几十年如一日的绘画热情促使她能够排除生活中所有的困难,承受住绘画创作所带来的孤独,在艺术修养方面不断完善自身,去追求纯粹的美感,用作品去抒情,让作品有了灵性。
在她的画作中,文人画的笔墨技巧和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浑然相融,再加上她自身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感悟,牡丹便不再仅仅是一个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而是饱含思想与情感的结晶。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人赏花,体味盛衰变迁,抒怀个人际遇;百姓看花,道尽里短家常,衣食住行;画家画花,寄托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面对牡丹,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牡丹花在画家何玉春的笔下,由天地苍穹走入烟火人间,历尽沧海桑田,终成一个吉祥符号。画家何玉春在牡丹花作品的灵性熏染下终将沉淀出浓郁的艺术气息与厚度,将一颗颗艺术的牡丹种子洒向神州大地。
|
|
|
|
|
|